工作人员布设红外感应相机观察岩鼠
当地老乡说,曾有不少人在洞中遇见过比猫还大的老鼠。这些老鼠见啥吃啥,在洞里的绝壁悬崖上奔跑自如,还可潜水,大家根据习性叫它“岩(当地音读ai)鼠”。 29日上午,一只岩鼠被关进笼子,经过测量,这只岩鼠长58厘米,尾巴长30厘米,重700克 四川省林科院研究员刘少英说,这是白腹巨鼠,为鼠科中较大的一种鼠类 相传有一种比猫大的老鼠,生活在溶洞里,却能在无一丝光线的洞壁间行走如飞;它们警惕性很高,不轻易靠近新事物,还从不挑食…… 日前,记者来到雅安市芦山县龙门洞,一探这种巨鼠的秘密。在4月29日上午10点,记者再进洞时,惊喜出现了:一只岩鼠已被关进了笼子,正焦躁地在笼子里挣扎。 2003年1月 初闻神秘巨鼠 头天洞中摆蜡烛 次日被动物吃掉 龙门洞地处雅安市芦山县境内,是中国乃至亚洲发现的白垩纪砾岩岩石层中最大的洞穴群,处在神秘的北纬30度线上。龙门洞面积80余平方公里,洞穴长百余公里,堪称“亚洲第一,世界罕见”,目前已探明的仅20多平方公里。 2003年1月,记者采访一对在龙门洞举行溶洞婚礼的新人时,初闻神秘巨鼠。当时为迎接新人,人们提前一天在洞内摆放了999支红蜡烛,但第二天进洞时发现,大部分蜡烛都被一种不明的动物吃掉。从剩余的蜡烛上,人们发现了咬痕,并在沙地上看到了无数似老鼠脚印的形状,几乎与猫的脚印一般大。 从当地老乡口中得知,曾有不少人在洞中遇见过比猫还大的老鼠。这些老鼠见啥吃啥,在洞里的绝壁悬崖上奔跑自如,还可潜水,大家根据习性叫它“岩(当地音读ai)鼠”。 今年4月26日 记者夜探溶洞 6只岩鼠首尾相连脚印有40毫米长 2012年4月26日,记者带着从林业部门借来的两台红外感应照相机,再次来到龙门洞。当晚,在几名溶洞工作人员的带领下,进入溶洞布相机陷阱欲探究竟。 伍德宽是龙门洞的电工,由于工作原因,他算是见到巨鼠次数最多的人。晚上8点过,伍德宽打开照明设备,一行人准备进洞。刚进洞,几只蝙蝠就从记者耳边飞过。再往前有一个水凼,电筒一照,里面有很多白色小虾,记者出发前请教过洞穴专家,这种虾叫透明无眼龙虾。由于生活在几乎无光的环境里,它们的眼睛已退化。 伍德宽说,这些虾也是岩鼠的食物,岩鼠什么都吃,他们曾尝试在洞里的水池养了好多观赏鲤鱼,没几天就一条都不见了。后来维修电线时,在石缝中看了被岩鼠吃剩的鱼骨。 往洞中深处走,地下出现一排排的岩鼠脚印,用标记尺一量,脚印足有40毫米长。此时,头顶上方突然有动静,电筒照去,只见6只岩鼠首尾相连在一条岩缝边移动,它们是一个大的在前,一个咬住一个的尾巴接队奔跑。不等相机对准,已消失在缝隙中。 伍德宽说,有一次他修电缆,累了坐下休息,不远处有个垃圾桶,只见一只岩鼠跑来,垃圾桶下小上大,它爬不上去,嘴巴也仅能够着桶沿。这只岩鼠折腾了一会儿就跑了,不到2分钟,又来了6只岩鼠,大的衔住桶沿也是首尾相连,像拔河一搬,瞬间将垃圾桶拉倒。 随后,大家在岩鼠经常出没的地方,布下两个相机陷阱才离开,准备第二天来取成果。 今年4月29日 岩鼠关进笼子 岩鼠警惕性很高 不轻易碰新事物 第二天一早,记者一行来到洞里,找到相机陷阱。打开一看,什么都没拍下。再打开一台设备,还是空白。难道它们对米饭和排骨不感兴趣? 工作人员李玉森说,岩鼠非常聪明,人的脚印一多,它的警惕性就很高,设备的味道也能引起它的警惕,它要在附近转几天才靠近。相比平时见到的老鼠,岩鼠称得上“精明鼠大哥”。 27日上午,记者与工作人员特制了一个大号的关鼠笼,中午再进入溶洞里布下一个陷阱。28日进洞查看,岩鼠没上当,笼子边上只多了一圈脚印。29日上午10点,再进洞时,惊喜出现了:一只岩鼠已被关进了笼子,正焦躁地在笼子里挣扎。 把岩鼠带出洞后,经过测量,这只岩鼠长58厘米,尾巴长30厘米,重700克。虽与传说中的与猫一样大有差距,但长度的确比一般的鼠长许多。记者为岩鼠进行了基因采样后又将鼠笼提进洞,笼门一开,岩鼠飞快蹿出,消失在黑暗中。 专家 夜视能力强 为摄食进溶洞 四川省林科院刘少英研究员听过对岩鼠的描述后,很肯定地说,这个动物就是白腹巨鼠,为鼠科中较大的一种鼠类,体较青毛鼠粗壮,尾亦长而粗,末端多为灰白色。背毛棕褐色或略显淡棕色,自头顶至尾基部毛色基本一致。一般重约600克,脚长40毫米左右,胡须较粗长,长须可达120毫米,基部为黑褐色,至末端颜色逐渐变淡,在嘴巴周围有一部分较短的胡须,颜色较长须为淡,多为灰白色。 这种啮齿目动物生活在我国的云、贵、川地区,此外,我国南方一些省份也有发现。它们生活在林间,一般以植物为食。关于龙门洞的白腹巨鼠,刘少英说,那是它们为了摄取食物而进的溶洞,它们与猫等动物一样,夜视能力很强
发表评论